发布时间:2019-12-09 作者:许伟 浏览次数:[]
2019年12月7日上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汪信砚教授应邀来我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会议由校党委书记刘保民亲自主持,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刘保民为汪信砚教颁发了陕西理工大学名誉教授证书,正式聘请汪信砚为我校名誉教授,指导我校98858vip威尼斯下载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以及研究生培养工作。
第二阶段,汪教授为马院全体师生作了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几个问题”的学术报告。汪教授首先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两个命题进行了解释,分析了两个命题的本质区别,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化和民族化进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组成部分、一个阶段,是一个有着普遍的世界历史意义的命题;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则会出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不同境遇,貌似也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种境遇,但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否定。紧接着,汪教授就“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两个命题进行了解析,指出马克思主义现代化隐含着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和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它把马克思主义仅仅等同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忽视了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是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为前提的,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是以承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为前提的,其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最后,汪教授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通俗化”、“马克思主义化大众”三个命题做了比较分析,指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离不开马克思主义通俗化,但要防止使马克思主义庸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化大众是截然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化大众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的误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是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它的对象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而不是大众。
刘保民最后对本次学术报告进行了总结,要求与会同志要认真体悟汪教授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通俗化”、“马克思主义化大众”几个命题的内涵和实质,澄清自己的思想认识,不能人云亦云,在理想信念、学术研究、思想行动上始终保持清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坚守好我们的意识形态主阵地。与会师生纷纷表示,这次汪教授的学术报告使大家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清晰了以往很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误读和困惑,收获很大。(文/许伟,图/任小菊)
上一篇:98858vip威尼斯下载首届研究生学术年会圆满落幕
下一篇:武汉大学汪信砚教授来我校做学术报告
最新资讯
学术交流